每日头条 > 正文

政治仪式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2024-11-20 17:53:57  来源:映象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礼仪”是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结晶,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具有先天优势。仪式尤其是政治仪式象征性表达唤醒历史记忆,凝聚价值共识,激发情感认同,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复兴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一、政治仪式唤醒历史记忆凝聚情感能量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把政治仪式定义为可以“聚集群体,增强群体感情,表现群体特点的象征物”。政治仪式即政治领域的、具有政治意义的仪式。政治仪式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文化现象,它通过运用象征性的物品和符号来重现历史场景,激发我们对过去的共同记忆,并以此传递特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政治仪式不仅唤醒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还深刻地铭刻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

国庆纪念活动这样的政治仪式,通过国歌和国旗等具体象征,不仅强化了我们对国家的认同,还在我们心中深植了中华民族的红色历史记忆,激发出我们对民族的自信和自豪。同时,通过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我们不仅缅怀他们对民族复兴的贡献,也对抗那些试图解构我们英雄和历史记忆的虚无主义。此外,像五四运动纪念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样的历时性叙事仪式,带领我们回顾中国近代的苦难历史,唤起全民族的抗战记忆,加深我们对祖国的价值信仰和情感认同,共同构建起民族记忆的共同体。而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颁授仪式,表彰那些充满时代精神的国家楷模和先进典型,他们的高尚品行成为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这些仪式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构筑了中国精神的谱系,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这些政治仪式,我们不断地强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主动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政治仪式整合价值共识塑造共同信念

民族认同构成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现实基础,是各民族在文化、历史与社会层面达成一致的关键起点。政治仪式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于其所塑造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通过仪式化的行为规范,使参与者在共享的情境中获得统一的身份感与政治信息,从而有效增强群体的集体认同。

政治仪式是通过礼仪化与程序化的组织形式,赋予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规范以具象表达的政治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强化使命感与认同感,并聚合分散的政治力量,实现群体凝聚。政治力量的整合通过仪式化过程形成强烈的情感动员效应,使个体超越差异,在统一的阈限空间中感知无差别的共同体情感,从而有效推动民族团结。政治仪式通过其跨文化的整合功能,将各民族对自身群体的认同逐步延展至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从而强化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我国各个民族以血缘与地缘为基本纽带,在共同语言、文化与历史的浸润下形成了紧密的族群共同体,并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识别与现代化发展,逐步过渡为现代民族的完整体系。“中华民族”作为近代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觉醒的产物,凝聚了政治、社会与文化多重符号意义,体现了各民族在互融共生基础上形成的“国族”观念,是国家认同的核心象征。通过历史上的多次民族融合与团结奋斗的共同经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逐步确立了共同体观念,这一观念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思想基础,并不断深化各民族的文化纽带与情感共识。

三、政治仪式促进交往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交往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不仅是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石,更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它贯穿于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深度整合之中,成为维系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联结的纽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一论述揭示了交往对民族内外结构的决定性作用。

政治仪式作为交往的重要载体,以规范化的一致性行为使参与者超越地域、民族与身份的界限,在共享的情境中达成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从而凝聚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交往的互动与融合赋予参与者思想、情感与观念的高度契合,使丰富多样的文化表达最终回归于中华文化同宗同源的本质。由此,政治仪式不仅整合了多元文化,更以深刻的象征性彰显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蕴含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的核心价值。政治仪式还在强化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礼仪化的形式,这些仪式将核心价值理念渗透至文化语境中,润物无声地引导价值认同。例如,升国旗、奏国歌、入党与入团等日常性政治仪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这些仪式通过简约而庄严的形式,使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政治仪式应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表达留有充分空间,将其“独有”的文化特性转化为能够凝聚共识的“共享”文化资源。这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展示与传播,也能在跨民族的互动中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政治仪式活动中,不同民族通过展现其文化特色,唤起了更多人对文化差异的尊重与欣赏,从而打破隔阂与偏见,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通过这种跨文化的交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进一步巩固,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政治仪式的力量在于通过强化共同价值信仰、唤醒集体历史记忆、凝聚跨民族情感认同,深度重塑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同时拓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中华源远流长的政治仪式传统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石,也是凝聚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思想引擎。在新时代语境中,政治仪式的构建需要兼具传统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的创新表达,通过开放与多元的实践路径,将不同民族的文化融汇为共享的精神资源。这不仅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强大的生命力,也使其成为应对全球文明多样性挑战的中国方案。

作者信息:陈开颖,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大概念教学法’+‘知识图谱’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5-ZDJH-441)研究成果之一;郑州轻工业大学宣传文化思想研究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创新性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4XCSX14)研究成果之一;郑州轻工业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课题及实践创新项目“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4LZKT09)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关键词:民族,仪式,政治 责编:赵东方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精品原创

郑州航空港城中村25号地首块主楼筏板顺利浇筑 郑州航空港城中村25号地首块主楼筏板顺利浇筑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